本網消息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仙林國際自主研發(fā)的物流信息化平臺7月1日正式全面上線。仙林物流信息交易大廳的經營戶們徹底告別小黑板,全部在LED電子信息屏上發(fā)布貨運信息,徹底實現手機APP完成貨運交易過程,實現貨找車、車尋貨全程電子化,填補了南京物流市場的空白。
針對國內物流小散和信息交流不通暢的狀況,2007年起,仙林國際董事長金陵專程去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電子物流課程,并請來自美國、印度等地的專家教授進行論證。在初步確認項目可行后,金陵又在日本呆了半年,找專業(yè)的團隊,投入幾千萬設計出適合國內使用的全套電子物流軟件。這一物流信息化平臺,包括“LED屏幕貨運信息發(fā)布軟件”、“電子觸摸屏貨運信息查詢軟件”、“駕駛員身份認證系統(tǒng)”、“大型貨運停車場管理軟件” 等。這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取得國家版權局授予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2010年11月中旬,第九次中國物流學會年會在寧召開,新建成的仙林電子物流市場迎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00多名物流專家和業(yè)界精英觀摩考察,專家和業(yè)界人士對仙林物流的電子商務給予高度評價。
2011年8月,5800多平方米的仙林物流電子信息交易大廳投入使用。可同時容納8000人交易。有近500個交易席位,每個區(qū)間均有電子顯示屏,既保證了交易的公平性,又大大提高了車輛的配載率。使電子物流“虛擬平臺”和物流基地“實體平臺”有機結合。
仙林國際在物流領域探索創(chuàng)新,相繼被商務部評為“中國現代服務十大創(chuàng)新企業(yè)”;被中國中小企業(yè)協會評為“中國中小企業(yè)創(chuàng)新百強”;入選中國物流協會“產學研基地”,其電子物流項目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授予“科技進步獎”和“中國生產資料電子交易創(chuàng)新型市場”稱號。
仙林物流信息化平臺運行初期,經營戶們小黑板和手機APP并行發(fā)布信息,到今年6月,每天發(fā)布的貨運信息達四五千條。但一些經營戶仍習慣于用小黑板發(fā)布信息,同時,由于信息量增多,信息平臺場內無線局域網的信號強度和訊號通道容量又成為瓶頸,一些經營戶情急之下不得不使用小黑板發(fā)布信息的情況,用舊習慣代替手機APP新手段。這樣一來,一些貨車司機還是要尋到經營戶面前才能知道是否有適合運輸的貨物。
在試運行過程中,仙林國際不斷完善軟件平臺,增強服務功能。通過增強無線局域網的信號強度和通道,使在線容量大幅度提高,在線操作也更為流暢。目前場內近500戶經營戶完全可以同時用手機APP發(fā)布信息,而貨車司機則更方便地在信息化平臺系統(tǒng)中尋找和篩選合適的貨運信息。
仙林物流物流信息化平臺的正式上線,全面提高了信息發(fā)布和交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