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從興起到狂飆突進的變遷,快遞行業也被帶動著迎來爆發式增長,申通、圓通、順豐等快遞企業也密集籌劃上市,快遞行業開始進入資本追逐階段。但與此同時,整個行業依舊面臨著利潤暴跌、投訴率攀升等窘境。
隨著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從興起到狂飆突進的變遷,快遞行業也被帶動著迎來爆發式增長,整體交易量逐年遞增。進入2016年,申通、圓通、順豐等快遞企業密集籌劃上市,快遞行業開始進入資本追逐階段。
日前,圓通速遞殼上市的方案終于公布。根據大楊創世發布的重組預案,該公司擬將全部資產與負債出售予圓通速遞的控股股東蛟龍集團和云鋒新創,后者以現金方式支付對價,交易作價為12.34億元;同時通過非公開發行22.67億股,作價175億元收購圓通速遞100%股權。
本次交易實施后,圓通速遞的實際控制人喻會蛟、張小娟夫婦將成為大楊創世的實際控制人。在交易完成后,圓通速遞將走完其借殼上市的道路。
圓通搶先借殼,快遞企業密集謀求上市
實際上,圓通并不是國內第一家借殼上市的快遞企業,早在2015年12月,國內另一快遞業巨頭申通擬借殼A股公司艾迪西上市的方案已被公布。公開資料顯示,艾迪西擬置出合法擁有的全部資產、負債,置入申通快遞100%股權,作價169億元。本次交易實施后,申通快遞實際控制人陳德軍、陳小英將成為艾迪西新的實際控制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若申通與圓通的資本運作順利進行,兩家企業都將成功登陸國內A股市場。目前,正是雙方角逐“快遞第一股”的關鍵時刻。
而除了申通與圓通上市意圖明顯之外,順豐、天天快遞、韻達速遞、全峰快遞、中通等快遞企業也都紛紛發布,或者傳出謀劃上市的消息。
今年2月20日,順豐擬籌備A股上市的公告被正式曝光。根據公告內容,順豐擬在國內證券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并上市,目前正在接受中信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聯合證券的輔導。
2月25日,天天快遞宣布完成超過6億元的A輪融資,主投方為中金前海發展(深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天天快遞董事長張鴻濤表示,計劃在今明兩年內上市,并視發展需要決定是否在上市前進行B輪融資。
2月28日,韻達速遞宣布與復星集團、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東方富海、云暉投資等金融與投資機構達成戰略合作,不過,暫時還未透露具體合作細節和金額,以及由此可能推進的上市計劃。
此外,全峰快遞早已準備好今年上半年在新三板掛牌上市,興業證券正在代為籌備相關工作。而據報道,中通快遞也計劃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或2017年初進行IPO,融資規模在10-20億美元。
繁榮發展背后,快遞行業難掩窘境
目前來看,快遞行業發展之路幾乎是一片繁榮,融資、上市者日益增多。但不可否認的是,整個行業依舊面臨著若干窘境。
1、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利潤暴跌
在整體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快遞行業也不可避免受到沖擊。根據國家郵政發布的預測數據,今年中國快遞行業業務量將完成275億件,雖然業務規模同比增長34%,但增速低于2015年48%,并終結了此前連續四年保持超50%增長的紀錄。
與此同時,由于快遞公司之間同質化競爭日益加劇,企業紛紛通過降價、甚至惡性價格競爭的方式來吸引用戶,最終導致行業利潤大幅下降,越來越多的快遞企業呈現出微利、無利,甚至是虧損的趨勢。有報道稱,2015年快遞公司每件業務的利潤可能低于0.5元,目前快遞行業平均利潤率已降至3%-5%,或者更低。
2、家族式企業難以建立管理體制
提及快遞業,桐廬可謂是發源地,被人熟知的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快遞企業都是從桐廬走出來的。因此坊間曾戲稱:中國的快遞企業幾乎都是“一家人”。
據悉,申通、圓通等快遞公司的實際掌控人,有的是兄妹,有的是同學,有的還是夫妻關系;甚至不同的快遞公司領導層之間也互有關聯,共同構成了“桐廬幫”。其中,申通快遞的實際控制人為陳德軍、陳小英兩兄妹,而陳小英持有天天快遞49%的股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從管理模式看,家族式企業能夠在做高層決策時更有效率,畢竟一家人的立場和出發點比較容易保持一致。但這種模式下的企業內部關系錯綜復雜,極容易出現高層領導權責不明、任人唯親、管理混亂等現象,很難建立比較規范有效的管理體制,對公司的整體管理增加一定難度。
3、加盟制模式弊端凸顯,投訴率快速攀升
當前,國內快遞行業以民營企業為主,除了國有的郵政EMS和順豐、德邦等少數公司是直營外,其余大部分民營快遞企業均是采用加盟模式。
但是,快遞加盟模式的弊端正日益凸顯。這一模式之下,加盟商往往各自為政,企業對加盟商的管理松散、快遞服務質量難以提高,導致投訴率快速攀升已是不爭的事實。
以2015年全年快遞業務消費者投訴情況為例,根據中消協發布的數據,2015年消費者向全國消協組織提出快遞服務投訴13240件,同比增長62.37%;投訴量在全國十三大類服務行業中居第五位,占消協全年受理投訴總量的2.7%,投訴增長率居第一位。
(圖文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