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商用車走勢的重型車,從2010年產銷110萬輛,一路下滑到今年預計55萬輛,并且人們對未來的發展預期普遍感到渺茫。是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讓商用車需求進入了新常態。
商用車市場。人們習慣的增量沒有了,配套產能大量閑置,生產商再次品嘗了不好過的日子;連續兩年汽配城租金降了,商戶入住率低了;配件經銷商有的艱難度日、有的主動退出、有的繼續增長、有的主動轉型……商用車市場的自然淘汰不可逆轉的到來了。
迷茫、浮躁、轉型、跨界、抱團、創新、電商發展……,這些詞匯非常活躍。進一步觀察,身在一線的企業實踐才是市場發展的主流。即“春江水暖鴨先知”。
5月8日,全國商用車配件產銷聯合會孵化的項目“中柴商用車”宣布上線;
7月1日,玉柴專賣精心打造的“玉柴商城”上線運行;
9月26日,一汽“智慧錫柴”APP軟件正式上線運行;
10月20日,江蘇四達集團主導的“車掌柜商城”正式上線;
11月12日,廣州運通四方的“中配網”正式上線;
12月12日,江蘇正大富通的“易配網”正式上線;
……
據筆者所知,這些項目大多都在2年以前開始籌備,是互聯網+的良好社會環境加速了這些平臺的推出。互聯網真正服務到商用車后市場了。
不論上線電商公司的背景公司是誰,創始人的背景如何,商業模式怎樣,大家的一個共同點是:打通廠家直通終端的通道,讓互聯網改變商業環境。
顯然,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商務信息將越來越透明,主動服務將越來越到位,產業服務鏈會越來越短,體系發展將成為主流,機會生存環境會越來越少。可以預見的是:制造商營銷原動力必然回歸,中間環節服務功能必然重新定位,用戶將在透明、便捷的環境下消費。誰優先適應這一變化,誰才能走的更遠。
2015年,注定成為中國商用車配件流通轉型的元年。
據張玉武 商用車與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