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逐步走向成熟,汽車后市場規模也在擴大,預計今年達到7000億元。其中,汽車維修市場將突破5400億元,在汽車后市場中占比超過70%。
汽車維修領域的“互聯網”在后市場中最早到來,上門維修、網上商城、正品基地等多種模式嘗試之后,汽車維修布局逐漸明朗。以諸葛修車、中馳車福等為代表的B2B模式占據汽車維修市場大部分份額;而以養車無憂、途虎養車等為主的B2C模式正處于培養期。
多種模式搶占市場
今年以來,不僅是換“三濾”為主的上門保養等輕維護遍地開花,而且伴隨同質配件規范化,汽車維修DIY也成為部分消費者的選擇。陳文凱認為,隨著我國進入成熟汽車市場,通過電商選購零配件,進行DIY汽車養護的消費者將與日俱增。“我們先培養這部分忠實消費者,打造品牌,再逐步覆蓋更多的受眾。”陳文凱表示,通過集中眾多零部件企業資源,打造品牌影響力,逐步形成B2C的汽車維修品牌。
日前,第三方調研公司艾瑞發布的汽車后市場研究報告顯示,養護類電商不管是市場占有率還是消費者認知度均達到一定階段。以投資人為代表的社會投資機構普遍看好汽車后市場,尤其是汽車養護類電商領域。
據記者了解,從2014年開始,資本對汽車后市場(尤其是養護領域)的投資熱情與日俱增。保守估計,從2014年初至今年6月,汽車后市場養護行業投資額已達65億元。其中,單筆金額超5000萬元的投資占比達39.3%。
一位投資界人士表示,汽車后市場服務電商(O2O)領域將會產生300億~5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這一預測引發極大關注。
除了上述B2C企業,眾多B2B汽車維修企業快速崛起。其中,諸葛修車預計將在今年四季度登陸新三板。諸葛修車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長期看來,企業將逐步向C端開放,但當下而言,有品質保障的B2B模式仍受消費者青睞。
“無論哪種模式,現在還處于布局階段。”陳文凱告訴記者,按照新車銷售5~7年后進入維修高峰期的行業慣例,當下汽車維修市場的“春天”剛剛到來。
政策助力企業擴張
與資本擴張同步的是不斷完善的政策,其成為汽車維修領域快速增長的保障。2014年9月,交通運輸部等十部委聯合提出“同質配件”概念。
今年8月26日,《交通運輸部關于修改〈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的決定》明確指出,同質配件是指產品質量等同或者高于裝車零部件標準要求,且具有良好性能的配件。這就意味著原有的汽車廠商把控所謂“原廠件”等零配件的壟斷行為將逐漸被取締。“破題汽車后市場O2O的難點,需同時在互聯網、供應鏈以及服務鏈三方面進行整合,并形成競爭優勢。”陳文凱表示。
互聯網化既體現在營銷和運營用戶方面,也體現在用互聯網的手段來優化業務流程和體驗還體現在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在業務模式打造上,實現平臺化,去中心化和分享經濟等整合和提升社會資源效率方面。
在具備互聯網基因后,第二大要素就是供應鏈。因為,供應鏈的強弱直接影響用戶所購商品的質量和價格,影響用戶體驗,特別是汽車配件相關商品。
最后就是構建服務鏈體系。汽車后市場服務不同于其他行業,它對服務的品質要求非常高。如何在服務標準化、服務技術和質量保障以及服務大數據的構建上取得突破,是擺在汽車后市場公司面前的共同難題。“現在汽車維修領域處于政策和資本的開放期,出現了眾多并不符合市場規律的企業。”陳文凱坦言,汽車維修是一場“馬拉松式”的競技過程,美國的后市場巨頭大多用了十多年的時間來構筑自己的核心能力,這一市場尚需“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據每日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