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不俗成績后,國內新能源汽車的代表比亞迪又亮出了一份同比業績大增的2015年第一季度季報。恰恰是由于在純電動與混合動力汽車上的明顯優勢,使得比亞迪在新的一年之中股價持續抬高。在僅有2個月的時間里,股價已由36元附近沖高到60元上方,股價已充分反映了業績的短期提升。
其實,比亞迪只是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一只領頭羊,在羊群中跟隨著眾多級別稍小的羊,盡管以2014年整體新能源汽車不到8萬輛的產銷,還不足以使所有新能源零部件供應商受益。但這些蠢蠢欲動的小羊已經有些按捺不住春天的腳步,顯示出其已現分明的棱角。在此背景下,德爾福派克電氣系統有限公司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吳開源也表示,新能源市場是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最大機遇。
從近期的國內市場看,汽車零部件公司均勝電子旗下的普瑞公司已經開始為寶馬i3純電動汽車研制了兩種電子控制器電池管理單元和電芯監控傳感單元。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這兩種控制器在均勝電子收購的普瑞公司德國總部的巴德諾伊施塔特生產。電池管理單元可每一個單體電池的電壓、溫度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和進行及時的處理,從而對不同的電荷狀態進行調節,以此保證電池的最佳性能。據悉,目前普瑞與寶馬有著廣泛的“電池管理系統合作”,除了i3之外還有更多的車型采用了普瑞在電池管理系統上的專業技術,其中包括純電動寶馬ActiveE以及寶馬新的5系列混合動力汽車等。
據權威財經媒體透露,純電動車需求量的上升帶動了對鋰電池上游材料正負極、電解液、隔膜等需求的大幅增長。我國鋰電池產業特別是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市場占有率較高,有著充足的產能和良好的基礎,在此領域杉杉股份、當升科技、新宙邦等均有一定的能力。
而在燃料電池車研究領域,作為國內研究電動車較早的著名高等學府的同濟大學,率先提出了利用上海鋼鐵工業副產氣體制氫的思路,已逐步得到國外汽車公司的采用。同樣是在上海,上汽集團與長城電工、新大洲、南都電源共同入股了大連新源動力,研發方向包括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
從去年部分上市公司的定增與并購公告中也能發現,國內鋰電池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已經悄然開始。如在上游材料方面,雅化集團曾宣布將以自籌資金3億元向國內最大的基礎鋰鹽生產企業之一的四川國理鋰材料有限公司增資,認購其新增股本成為第一大股東。天齊鋰業擬以現金方式收購銀河鋰業國際100%股權,借此擴張鋰加工產業鏈。在中游加工制造方面,2013年萬向集團宣布收購美國A123公司,為公司整體的電動車戰略計劃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在下游領域,北汽與韓國SK集團組建了合資電池生產企業,產品將用于解決北汽電動汽車續航里程以及安全性能問題。之后,北汽又對新能源汽車公司進行改組,單獨成立了由集團直接領導的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意圖瞄準更為廣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由于純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的持續升溫,市場上欲新加入參與新能源汽車開發的國內零部件企業也不在少數,如河南的西泵股份和中航光電,均在近期表示將繼續發力新能源汽車市場。在電動汽車零部件方面,西泵股份稱,公司已成功研發出電子水泵,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開發不同功率的電子水泵。同時,西泵股份還表示,公司一向注重新能源汽車和電動車領域的相關研究,今后該領域是公司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 據汽車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