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豐田汽車公司共同編著的《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2014-2015)》(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在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和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涉外總監趙蓮芳介紹了編著該報告的產業背景以及對于中國汽車技術發展的重大意義。而擔任該報告主筆之一的張文杰女士則介紹了該報告的突出創新點以及主要內容。
《報告》是一部關于中國汽車技術發展的研究性年度報告,今年是該報告首次發布,據張秘書長介紹,該報告以后每年都會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一次。
有三大看點值得關注和持續探討:首先,《報告》關注車聯網各項關鍵技術構成,并頗具創意地提出“三縱四橫”技術體系(三縱:汽車、交通與金融保險;四橫:體系架構、通信與網絡、智能終端及車聯網平臺)。強調車聯網覆蓋的技術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汽車、通信、電子和網絡等方面,并將通過對各領域技術的不斷交叉、融合與創新,發展面向車聯網應用的新技術
其次,《報告》統計總結至2014年,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11.95萬輛。而到2014年底,我國同游1253款新能源汽車車型進入國家機動車新產品公告(截止266批)。與此同時,2014年12月24日,工信部發布了不符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車型技術要求的20家企業的64款產品目錄,標識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要求越來越嚴格。
最后,《報告》還概括性地指出了我國汽車產品普遍技術應用的特點,包括:汽油乘用車渦輪增壓技術應用占比為15%;自動變速器占比逐年提高,AT為市場主流,其次是DCT和CVT;五檔變速器成為市場主流,但多檔化趨勢明顯等。
在中國汽車產業完成從小到大轉變,并開啟由大到強征程的新條件下,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新要求下,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新契機下,《報告》的推出可謂恰逢其時。該年度報告旨在跟隨中國汽車產業技術進步的步伐、反映中國汽車產業技術進步的狀況、水平和趨勢,見證中國汽車技術創新活動的日益活躍,為促進中國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報告》首次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技術能力狀況進行了量化分析。在綜合借鑒有關文獻的研究基礎上,結合我國汽車產業的實際,提出了汽車產業技術能力定義,建立了汽車產業技術能力定量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統計學原理,嘗試性地對我國汽車產業技術能力進行了定量評價。另外,該報告在表現形式上以圖表為主,文字為輔。以簡短的文字突出聚焦一些特別重要的顯著發現。使讀者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對一些最有價值的問題進行了解和認識,提高可讀性。
該報告由綜述、技術能力評價、產業發展環境、技術應用狀況、研發能力基礎、技術研發趨勢以及國外相關資料附錄和圖表索引8個部分組成。報告的內容架構今后將保持不變,使各年度報告內容不但具有良好的連續性,又具有相當的靈活性,使報告能夠隨著我國汽車技術進步的發展進程、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以及對基礎數據資源的不斷發掘而持續改進。 據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