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華 正廣通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兼職副會長
我們是從事物流行業的老兵,1986年做物流做到今天,知道物流的痛、客戶的痛、專線的痛、物流園區老板的痛,在這里我與我們草根園區談一些我的感想、分享和共享,探討我們的明天該怎么走。
一、傳統物流園區的發展現狀
這是近二三十年物流園區的發展情況。我們的物流園區,都是以租金為主,以停車為輔,這就是我們當時做物流園區老板的想法。而后做物流園區的物流內行少,外行多,因為很多人是為做物流而物流,為拿地而做物流,沒想到園區要怎么運用。可以說,大部分人是以地產的思維來運營園區的。借物流之名干地產的,大約有70%盈利盆滿缽滿,而真正在干物流、做園區的人大約只有30%盆滿缽滿,其他基本都在慘淡經營。
二、傳統物流園區當下的發展瓶頸
當前我認為我國民營草根物流園區,有以下幾個瓶頸。
首先,物流園區的老板明顯感覺到他的客戶在減少,入駐率在減少,有些以前的客戶如今難以經營,有些經營面積縮小,這是什么原因呢?現在區域聯盟多了,平臺公司多了,專業公司多了,他們都侵占了園區客戶的載體。二是專線的數量日益減少,可能原來某個城市有1000家專線,到目前為止就只有700家多了。三是無序發展,供過于求,廣東從前年開始,到今年年底有30個園區在全國運用。四是貨量減少,由于整體經濟下行,貨量減少是必然,與之相對,園區干線的運輸利潤就少了,利潤少園區經營就舉步維艱。多種原因制約著目前民營、面積不大但真正支撐著社會物流發展的貨物集聚園區的發展。
三、傳統物流園區如何在困境中突破
在這個困境中,草根園區怎么突破?首先,要轉變思想,提供增值服務,為入駐企業賦能。我想問,對入駐園區的專線,在他們資金周轉困難的時候,在他們貨量減少的時候,在他們出現交通事故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的園區老板誰能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渡難關?這個比例少之又少,園區一般不管入駐企業的生存,只管租金。第二,增加服務功能,全方位提供優質服務。第三,要走出孤島,放棄各自為戰,不要單打獨斗,封閉運行。第四,改變運營模式,降本增效,變以出租為服務。
全國有1600多個園區,宣布這個數字的時候,我心里就在盤算,未來的1600個園區里面,正廣通一定會有160個園區。我們需要園區的信息、數據、貨物、倉庫、運力、資金的互聯互通,而后提質增效,在全國形成一張運輸樞紐的節點網絡。大家要做到共享還要共贏,如果共享不能共贏,一定無法成功。想在一個市場中獨吞、獨霸、全部通吃,這種觀點一定是失敗的。需要改變思維,同行競爭,要給別人留生路,不能趕盡殺絕,要轉變思維,能夠占30%、40%、50%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一定要形成共享、共贏的共識。
百驛物聯,它是通過全國物流園區,通過互聯互通為全國的物流園區保值增量,推進物流園區抱團發展,更精準地獲取全國物流資源,實現物流園區線上和線下互聯,天網和地網互通,我們的宗旨是共享共贏。
正廣通集團是一個全國性的實體平臺。目前我們這個行業很火,具體表現在,有以平臺模式在整合的,如阿里,也有區域聯盟、干線的聯盟,干線的聯盟又包含全國聯盟、市級聯盟等。第二,我們有運力。第三,我們有物流園區。第四,我們有全國互聯互通的最后一公里。第五,我們有一個科技板塊。第六,我們有一個金融板塊。我會使全國所有的園區實現互聯互通,也會將我們的體系融入到這個網絡里,貢獻我們的力量。
30多年經營物流園區,我們用的全是存量用地,無論對于在做的政府、物流企業、物流園區,我們都是合作伙伴。我們在任何一個地方的子公司都是股份制的,因此在推進過程中,均相對比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