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2018年以來,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影響,我國宏觀經濟穩中有變,與此相應倉儲行業發展也出現了新變化,業務規模穩中趨緩,行業需求整體趨弱,企業盈利能力下滑、整體就業規模下降。但變中也有進,成本支出增速減緩、商品庫存壓力下降、企業預期情況良好。從中國倉儲指數來看,2018年,2月份、6月份和7月份均處于50%以下的收縮區間以內,其余各月均保持在擴張區間,而2017年僅有7月份處于收縮區間。2018年全年該指數的均值為51.3%,低于2017年1.1個百分點。
從各分項指數走勢看,2018年以來,倉儲行業運行確實是穩中有變,變中有憂。
1、行業需求整體趨弱
從新訂單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全年均值為52.7%,較2017年下跌2.4個百分點。從全年的走勢來看全年共有三個月份低于50%的榮枯線以下,分別是3月份、6月份和7月份,其中6月份為47.4%,是2016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點。不過,下半年均值為53.0%,較上半年回升0.6個百分點,顯示倉儲行業受大宗商品傳統消費旺季的來臨,以及“雙十一”等因素影響,行業需求穩步回升。
2、業務量及設施利用率增速減緩
2018年,業務量指數平均水平為52.7%,較2017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點,顯示全年倉儲行業業務總量呈現穩中有降的態勢,業務量增速有所減緩。受其影響,設施利用率增速也有所減緩,全年設施利用率指數均值為53.0%,低于2016年同期0.8個百分點。從指數的全年走勢來看,業務量指數自8月份止跌回升至擴張區間后,年內持續保持在51%以上的高位,設施利用率指數除7月份處于50%的榮枯線上以外,其余月份均保持在50%以上的擴張區間。
3、行業盈利能力下降
2018年,收費價格指數均值為50.7%,高于2017年1.0個百分點,顯示全年倉儲行業對外服務價格明顯上升。而2018年,主營業務成本指數平均水平較2017年下降0.9個百分點,行業成本支出有所減緩。2018年,倉儲行業業務利潤指數均值為49.7%,較2017年下降1.9個百分點。從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全年服務價格水平上升、成本支出減少,但業務利潤反而出現下降,顯示行業仍處于以量換價的階段,倉儲行業依然是靠規模的低盈利發展模式,降本增效仍需進一步落實。
4、就業形勢仍需關注
從企業員工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全年六次位于50%的榮枯線以下,特別是一季度各月受春節因素影響均處于榮枯線以下。全年均值為49.4%,低于2017年1.0個百分點,反映出隨著智慧物流的加快發展,特別是智能倉儲、在線調度、全流程監測和貨物追溯等新技術的廣泛推廣、應用,倉儲行業就業活動明顯萎縮,行業解決就業的能力下降。
不過,從全年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也出現了積極的變化,行業變中有進的態勢也所有顯現,有幾個亮點值得關注:
1、成本支出增速減緩
2018年,主營業務成本指數平均水平為53.5%,較2017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顯示2018年倉儲行業成本支出增速有所減緩,行業降成本成效有所顯現。不過進入下半年,行業成本支出較上半年所有增加,平均水平達到53.6%,較上半年增長0.2個百分點。
2、商品庫存壓力緩解
2018年期末庫存指數均值為51.2%,較2017年下降0.6個百分點,平均庫存周轉次數指數均值為52.1%,與2017年持平。從數據來看,在周轉效率保持高效的基礎上,庫存有所下降,表明2018年終端市場對商品的需求減弱,特別是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減弱更加明顯。從制造業PMI指數來看,新訂單指數自6月份以來,持續下降,12月份降至49.7%,是2016年3月份以來首次回落到50%以內。12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6%,為2015年12月以來的低點,且連續7個月在50%以下。反映出國內需求仍然疲弱,外部出口壓力加大。從中國大宗商品指數來看,2018年大宗商品銷售指數均值為101.9%,較2017年下降3.1個百分點,庫存指數均值為101.8%,較2017年下降3.1個百分點。
3、倉儲企業預期良好
2018年,倉儲企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均值為58.3%,較2017年上升2.6個百分點,顯示隨著中央提出“穩”字當頭的經濟工作主基調,特別是與促消費、穩投資相關的政策密集出臺,企業信心明顯恢復,對未來行業需求預期較為樂觀。
總體來看,2018年,同宏觀經濟“穩中有變”的大環境相應,國內倉儲行業發展也是穩中有變,而在這種變化里面,也反映出了一些積極因素,特別是行業成本支出增速減緩,證明行業降成本取得一定的成效,加之隨著國內相關政策出臺,企業信心增強,預期良好,后期國內倉儲行業穩中向好的基礎仍較為穩固。
展望2019年,世界經濟在經歷了較為強勁的復蘇之后,現在面臨下行風險。實際上,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2018年和2019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值從3.9%下調至3.7%。而這是自2016年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值。至于國內方面,2019年雖然存在一定下行壓力,但下行壓力有限,整體看好中國經濟。總的來說,2019年國內經濟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特別是中國將進一步深化經濟改革、擴大經濟對外開放,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更加重視保護知識產權等,這些都將為2019年經濟增長提供支撐,因此經濟下行壓力有限。受此影響,2019年倉儲行業需求基礎穩固,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特別是互聯網+高效物流將會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國倉儲行業的運行環境將會繼續優化,行業穩中向好的格局將會延續。
1、國內宏觀經濟增速繼續回落,走勢前低后高
從目前來看,由于國內需求仍顯偏弱,外部環境依然復雜,世界經濟復蘇存在波動風險,整體來看2019年仍有較大下行壓力,這種壓力在上半年表現相對突出。但隨著政策紅利累積和逐步釋放,投資增長有望企穩回升,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有望增強,新舊動能轉換進一步加快,經濟走勢下半年有望趨穩,甚至有所回升。總體判斷,全年經濟增長6.2%左右,走勢前低后高。
2、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對倉儲行業的需求仍有亮點
經濟的先行指標——制造業PMI在2018年12月跌破50榮枯線,制造業景氣度繼續下降。在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企業不僅面臨銷售端的低迷,而且面臨著融資困難、成本抬升的窘境,企業生存壓力較大。由于債務負擔從政府部門向居民轉移,國內居民杠桿提高,房貸嚴重抑制消費能力;投資方面,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決心不會動搖,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房地產投資規模難有明顯改善。2018年,盡管房地產調控趨嚴,但在行業高利潤、低庫存的背景下,投資仍然維持著較高增速。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11月,房地產投資累計完成11萬億元,同比增長9.7%,增速較2017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基建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去杠桿,嚴控地方違規舉債,基建投資增速大幅下滑。1-11月,基建投資(不含電力)增速僅為3.7%,較2017年同期降低16.4百分點。但可喜的是,制造業投資增速在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的背景下持續上升,并且顯著高于固定投資增速,且是2012年以來首次出現反彈跡象。不過,領導層多次提出補短板,加快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可以預期未來西部及農村地區的基建投資將是重點方向。特別是軌道交通項目對大宗商品市場的支撐作用將會強化。近期發改委密集批復了新建西安至延安鐵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同時批復了上海軌道交通三期規劃和杭州軌道交通三期的調整規劃,兩地新增的投資項目金額預計將超過3500億元。加上12月初重慶軌道交通三期規劃和12月中旬的濟南軌道交通一期規劃,項目總投資超過5000億元。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會對未來大宗商品市場的需求形成支撐,進而拉動倉儲行業的需求,提升倉儲行業的業務量。
3、電子商務對整體物流倉儲租賃需求仍將繼續增加
2018年,在電商促銷作用下,電商物流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電商物流指數中,總業務量指數、農村業務量全年平均為132.4點和131點,顯示電商物流總業務規模和農村業務規模同比增長均超過30%,特別是6月份及金九銀十、雙十一等促銷旺季,電商物流訂單量劇增。以11月份為例,電商物流總業務量規模環比增長近60%,農村業務量規模環比增長超過30%。整體來看,2019年以電商物流為代表的物流新業態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預計2019年中國整體零售市場將達到6.77萬億美元,其中電商零售銷售額1.25萬億美元,同比上一年分別增長9%和21%。
綜合來看,2019年雖然國內經濟存在一定下行壓力,但下行壓力有限,整體看好,預計增長6.2%左右,走勢前低后高。在此背景下,我國倉儲行業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行業運行環境將會繼續優化。不過,如何降本增效仍是全行業的難題,仍需重點關注,特別是在創新發展中要重視推動供應鏈的創新與應用,適應創新發展形勢,要加快管理創新。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技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