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
《意見》立足振興實體經濟,提出了六項重點任務:一是構建農業供應鏈體系,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和科學化水平。二是推進供應鏈協同制造,發展服務型制造,促進制造供應鏈可視化和智能化。三是應用供應鏈理念與技術,推進流通與生產深度融合,提升供應鏈服務水平,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四是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五是大力倡導綠色制造,積極推行綠色流通,建立逆向物流體系,打造全過程、全鏈條、全環節的綠色供應鏈發展體系。六是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
認識了供應鏈,關健在于創新變革與實際應用,我認為,供應鏈的創新變革與實際應用,要介決五大關健要素。
第一、要有一個頂層設計。2017年10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這標志著黨中央與國務院對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高度重視,上升到國家戰略,也標志著中國的物流業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第二、要轉變理念。目前,供應鏈雖然發展很快,但最大的難點與痛點,在于不少人習慣于小農經濟思維方式,肥水不流外人田,核心競爭力與非核心競爭力一起抓,這使物流與產業的融合度不足,運輸、倉儲可以外包,但采購、廠內物流不放手,全產業鏈流程優化滿足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對產業、城市供應鏈體系建設更是縮手縮腳。這使一個企業、一個產業、一個城市的運行成本居高不下。所以,我一直呼吁在黨校與行政學院辦班,先解決思想問題,思想解放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前幾年,供應鏈的發展主要靠市場的力量,市場是推動中國供應鏈管理的根本動力。民營經濟是主力,珠三角、長三角是主戰場。深圳怡亞通成為第一家上市的供應鏈企業,在2016年評選的深圳100強企業中,供應鏈企業有9家。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企業都喊出同一個口號,“決戰供應鏈!”,有許多企業家喊出“得供應鏈得天下!”。
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政府將大力推動供應鏈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且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這是一個非常關健的因素,沒有政府推動,沒有政府的宏觀調控與市場監管,供應鏈的發展不可能會形成長效機制。但我認為,供應鏈的創新與應用主要靠市場配置的力量,供應鏈服務商是主力。我還認為,供應鏈的創新與應用,絕對不單是供應鏈服務商的事,工業企業、農業企業、流通企業、建筑企業、金融企業責旡旁貸,政府、研究與教育部門、行業協會也責無旁貸,政產學研協要凝成一股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