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免费一级A片毛毛片在线播放-国产拍精品-一级黄色网站一-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www.camugnano.net

新聞中心News

聯系我們 +86 025 85783777

行業新聞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行業新聞>查看詳情
禁售汽柴油車是自擺烏龍?
發布時間:2017-09-26 18:30:33    點擊數:

來源:汽配人
            


            禁售汽柴油車的說法,在今年G20峰會結束之后開始“流行”起來。瑞典、荷蘭、比利時、英國、法國和德國都有申明。今年9月上旬,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7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上發表演講時表示:工信部啟動相關研究,將會同相關部門制訂中國的時間表。顯然,新能源汽車發展之快超出所有人預計,但全面禁止汽柴油車動作太大了,究竟是來真格,還是說說就好?

              汽柴油車將“死”?許多人說NO
1121717311_15062999198551n.jpg
6364194549616025607125173.jpg

            在今年的法蘭克福車展開幕儀式上,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德國汽車工業必須盡快重新贏得信任。兩年前,大眾汽車尾氣數據造假在美國曝光,涉及汽車數百萬輛,造成不良的影響。但默克爾認為,不應該排斥汽柴油車技術,同時也要投資研發新的驅動技術。因此,德國汽車的汽柴油技術逐漸走向末路的說法不攻自破。在法蘭克福車展上,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蔡澈也表示,“全面禁止一種驅動方式,很可能是自擺烏龍。”

            對于禁止汽柴油車,歐洲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聯合會旗幟鮮明地反對:歐洲國家和汽車產業不能將賭注全部押在電動車上,而應該給自己留有更多的選擇。該聯合會認為,在電池技術上,歐洲與亞洲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歐洲貿然發展電動車會讓中國、日本和韓國獲得先機,并提升失業率。數據顯示,作為許多歐洲國家的支柱產業,汽車產業在歐洲提供1260萬個就業機會。

            激進肯定會招致反對聲音。在9月21日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汽車品牌發展論壇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付于武對于國內禁售燃油車問題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禁售燃油車是天大的事,無論政府還是行業,都要對歷史負責。中國在禁售燃油車問題上要慎之又慎,要按照科學規律,要按照市場規律,不要盲目跟進,這是我的基本態度。”企業的態度同樣不那么明確。在今年的米其林峰會上,廣汽傳祺總經理郁俊明確指出,未來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電力驅動究竟是BEV(電池電動車),還是FCV(氫燃料電池電動車),或者兩者并存,很難現在給出答案”。郁俊告訴記者,最好的做法不應該是限定某一種路徑,而應該鼓勵企業各自去嘗試、探索不同的路線。多種路線并舉,可能才是當前的最佳選擇。郁俊認為,到2020年,80%的傳祺汽車仍然會是傳統汽車,傳統汽車的領先地位難以動搖。

              汽油機“奮力求生”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純電動汽車、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將是主旋律,目前看,電氣化甚至有成為“唯一”解決方案的趨勢。然而,化石能源到底還能用多久,甚至傳統內燃機到底還有多大潛力,既有的認識都在不斷被打破,也會改變這一點。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汽油機仍在奮力求發展,并取得技術上的突破。車企方面,馬自達已經計劃推出全新一代創馳藍天技術發動機。相比前一代創馳藍天發動機,第二代發動機并未采用傳統內燃機的火花塞點燃式燃燒方式,而是采用了HCCI均質壓燃的燃燒技術,該種技術將不再需要火花塞,并有望將全新一代馬自達3昂克賽拉的油耗降低至3.3L/100km。

            豐田的做法更為直接,將在歐洲推出多款混動車型,預計至2020年,混動車型能夠占據其歐洲總銷量的一半左右。零部件解決方案專家博格華納也正在以渦輪增壓技術為基礎,利用不同技術方案,推出VTG(可變截面汽油機渦輪增壓器)和ebooster(電子增壓器)渦輪增壓技術。這兩種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滅”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通病——渦輪遲滯,并進一步減低燃油消耗。

              問題的關鍵:石油還能夠用多久?

            電氣化發展的前提是基于石化能源枯竭的假設。但石化資源不緊張,傳統動力向全面的電力驅動的過渡時間會相當長。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7年)》顯示,2016年,全球探明石油儲量增加了150億桶(0.9%)至1.707萬億桶,按照2016年產量水平,這一儲藏量能夠滿足世界約50年使用。但隨著傳統內燃機節能環保技術的普及,使用年限會延長至60年左右。

            那么,石油只夠開采50年?類似的警示,十余年前就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響起。然而,隨著探明石油儲量的增加,石油只夠開采時間一直停留在“50年”。假如美國頁巖油和中國的可燃冰實現商業化,傳統汽車還能繼續“續航”很長一段時間。盡管如此,電力取代石油還是大勢所趨。隨著電池的成本降低、性能提升,最為樂觀的預測,從明年開始,在沒有政策補貼的情況下,消費者擁有一輛電動車的成本將接近于汽柴油車。

            為挽回聲譽,大眾汽車日前發布700億歐元的電動車戰略,但大眾CEO穆倫強調,“傳統汽車和可替代能源汽車并不是所謂的敵人”。某種程度上,部分歐洲國家所設定的時間節點,只能代表“個人”,而非汽柴油車的生命截止日。“內燃機和新能源車(混動車、電動車等)必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共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