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車網
“買車容易,養車難”是車主們普遍遇到的問題。據中消協2017上半年統計,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交通工具類投訴19,467件,從投訴問題上分析,集中在產品質量以及售后服務方面。
然而,市場是繁榮的,車主是不差錢的。據公安部交管局發布汽車保有量的相關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9億輛。預計,2017年中國汽車后市場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
本應在風口上的行業卻成為投訴重災區,利潤不穩定,市場散亂,甚至屢屢需政府監管機構調停消費沖突,這是為何?
當品牌4S店都大搖大擺得欺客壓客時,我們不難想象,眾多沒有資質的街邊小店是如何對待消費者。7月22日,江蘇一寶馬車主在寶馬4S店維修時,被告知空調壓縮機壞需要更換,收費9000元。在認識的一位汽車維修的朋友幫助下只花了28元把離合線圈更換后將車修好。隨后當地消協介入,寶馬店方答應退錢。
消費升級已經喊了幾個年頭了,很難相信這樣的事件在2017年依舊上演。無論是媒體上的行業案例,還是身邊的親眼所見,都在清晰得傳達一個信息:在商品嚴重同質化和價格戰硝煙彌漫的今天,只有靠服務,才能獲得長久盈利和建立品牌區隔。但部分4S店和大多數汽服門店仍然沿用過去思維去運營,依賴不透明服務賺取不穩定的利潤,卻不愿意在差異化、高品質的服務上下功夫。
暢途汽后連鎖創始人溫海庭提出要回歸行業及消費的本質,給車主高品質的養車服務。“不糊弄現在沒飯吃,一直糊弄以后沒飯吃”,如果不想被革命,汽后行業有必要自主地從下而上開始自我改革。
一.迎接消費者監督
消費者,既是服務的接收者,又是服務的監督者。改變運營理念,掙錢不再靠關系、騙保,摒棄“小病大修”,先從主動迎接消費者監管開始。天會智數,作為消費者與門店溝通的橋梁,讓消費者對服務打分,倒逼每個門店做到以車主為本。"
二.建設消費者態度數據庫
意大利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帕累托的20/80營銷法則表明,企業經營利潤的最大來源是占企業顧客群體中的20%忠實顧客的重復購買。據統計,截止到2016年,中國的平均車齡已超過4年,這些已從4S店脫保的中產車主是如何選擇汽服門店?如何能吸引車主保持一定的消費頻次?如何讓他們放心托管愛車?這些都需要深入洞察新中產階級的消費態度。天會智數在消費者態度領域專注數據收集,匹配專業的大數據分析團隊,建設汽服行業消費者態度數據平臺。
三.建立行業服務標準
行業服務水準與理念極大制約了萬億汽后市場的發展,尤其是在消費升級的時代。消費升級本質上是品質升級,在市場上劣質的服務將會迅速被淘汰,整個市場經濟都會邁入品質升級時代。建立行業服務標準,將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鼓勵優質門店,激發運營管理化、標準化,重建消費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