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免费一级A片毛毛片在线播放-国产拍精品-一级黄色网站一-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www.camugnano.net

新聞中心News

聯系我們 +86 025 85783777

行業新聞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行業新聞>查看詳情
并購潮與裁員潮刺痛全球汽車零部件業
發布時間:2015-10-29 16:03:43    點擊數:

并購潮與裁員潮刺痛全球汽車零部件業
     2015年10月28日10:56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整合”和“并購”是2015年國際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關鍵詞,這可能并沒有什么懸念。根據管理咨詢公司普華永道近日發布的數據,2015年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兼并收購交易額可能會創下新高,突破480億美元,此前的最高值為2007年的350億美元。今年以來,采埃孚完成收購天合、博格華納收購美國雷米國際公司、麥格納國際收購德國零部件企業格特拉克,零部件行業并購案一樁接著一樁,簡直讓人眼花繚亂。
    不僅是并購案讓人目不暇接,調整業務的零部件企業也不在少數,比如今年年中江森自控宣布剝離汽車內飾與座椅業務,將重心放在建筑節能和汽車電池業務上。隨著全球零部件行業整合升級,近來,包括江森自控、奧托立夫等零部件企業都宣布了裁員計劃。近日,麥格納也表示,由于智能機器人的逐漸普及和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一些零部件制造商未來或選擇撤離中國。零部件行業工人似乎已經開始感受到行業整合升級的陣痛了。
    增速放緩調整業務
    隨著全球汽車排放法規日趨嚴格、汽車互聯技術和自動技術的不斷發展,零部件供應商也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業務范圍,才能在日新月異的汽車業中生存下來。為了避開汽車市場周期性起伏和巨額投資需求,江森自控早前就宣布將剝離汽車業務,轉向利潤率更高的建筑和儲能業務。不久前,江森自控宣布,為了推進成本節約計劃,未來兩年內將裁員3000人,預計每年將節省2.5億美元成本;這次裁員將主要集中在汽車座椅和內飾業務上。
    為了應對行業發展趨勢,全球安全帶和安全氣囊制造商奧托立夫近來也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今年8月,奧托立夫斥資1億美元收購美國MACOM技術解決方案控股公司旗下的汽車業務,加強該公司在主動安全市場的研發能力,并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近日,奧托立夫與日本日信工業株式會社簽署協議,雙方建立一家合資公司以設計、研發及生產輕型車制動控制系統。日前,奧托立夫與沃爾沃簽署協議,雙方將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
    不斷開拓新興業務需要大量資金,因此,奧托立夫計劃在中國裁員,以應對中國汽車市場低迷造成的產品銷量下滑。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中國一直是各大跨國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的利潤引擎。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車市銷量增速放緩甚至下降,奧托立夫在華業務也受到較大影響。
    奧托立夫董事長、總裁兼CEO卡爾森表示,該公司全球銷量中大約16%來自中國市場。目前,奧托立夫(中國)正在裁減臨時員工和承包商,第二季度削減職工約400人,現在的職工總數約9100人。卡爾森指出:“我們需要對市場迅速做出反應,變通和當機立斷尤為重要。如果銷量持續下跌,我們將需要裁減更多員工。”不過,他也強調,盡管中國車市目前存在波動,然而從長期來看,中國市場的潛力還是巨大的。


    整零關系日益緊張
    除了業務調整、增速放緩,近年來整零關系趨緊也給零部件供應商帶來較大的壓力。由于當前全球車市增速放緩,整車企業不斷向零部件供應商施加壓力,要求其降低零部件價格。與此同時,模塊化平臺的推廣,讓整車企業希望數量更少、規模卻更大的零部件供應商為其提供最可靠、最先進的產品。整車企業不斷降低其在供應鏈方面的開支,零部件行業整合趨勢加強,裁員自然成為零部件企業節省成本的一種本能反應。
    由于要對節能減排、汽車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保持較高投入,近來,包括豐田、大眾、戴姆勒等跨國車企都在推行減支計劃,它們希望能減少在供應鏈方面的開支。今年8月,豐田汽車與供應商進行談判,要求其零部件供應商降低價格,以提高豐田自身競爭力,完成2015財年2.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76億元)的營業利潤目標。這是豐田一年多以來首次要求供應商降價。
    近來,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原材料價格有所下降,給供應商提供了降價空間;因此,豐田決定要求供應商降低價格。“我們的競爭力來自供應商成本的改善。”一位豐田高管表示。從今年10月開始,豐田已要求供應商逐步降價,降價幅度暫定為0.5%~1%。近日,深陷“排放門”丑聞的大眾也計劃從供應商方面節省30億歐元成本,以支付“排放門”造成的高額召回與維修費用。
    智能制造產業升級
    隨著智能技術在汽車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機器人搶零部件工人的“飯碗”不再是危言聳聽,尤其是我國汽車零部件業工人的危機感更大。日前,麥格納CEO唐納德·沃克表示,隨著智能機器人成本逐漸降低,中國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可能會導致汽車生產從中國轉移,整車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未來將在總部建立更有效率的自動化工廠。
    據波士頓咨詢集團進行的一項關于先進制造技術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已經開始使用工業機器人的國家,例如美國、德國和日本、韓國等,制造成本到2025年將降低18%~33%。而沃克此前在法蘭克福車展上表示:“對于汽車業現在更重要的問題是,在全球范圍內使用智能機器人取代人工勞動力,到底能在什么時候實現。”
    沃克還指出,隨著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大容量電池的需求不斷上升。以前的汽車零部件相對輕便,而現在的大容量電池和承載電池的配件都屬于大型笨重零部件。他表示,很多汽車廠商開始考慮在總部所在地,通過使用更加高效的自動設備進行就地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