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朗天下
物流有五大物理要素,分別是人、貨、車、節點、線路,這些物理要素由于當前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而受到業界各方的廣泛關注,物流企業由此開始走向信息化。人們將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在物流環節進行結合,從虛擬走向實體,走實體走向虛擬,這些物理要素自身價值加上其背后交織的大量經濟關系、社會關系、資金流、信息流,形成了物流生態的各種鏈條和網絡。
從物流與“工業4.0”、互聯網+、創新創業三個熱點的結合來看,物流進入了一個依托新的信息化技術,促進物流各生態鏈相互融合發展的時期。物流各環節機電設備自動化、商品與貨物的信息自動采集與處理、物流環節中的數據互聯互通、物流大數據分析應用成為物流全鏈條中各生態環節相互融合的推力,通過物流這個生產環節,企業產品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可形成高效融合協同的局面。
(一)“工業4.0”時代智能物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工業4.0”時代,客戶需求高度個性化,產品創新周期和生產節拍不斷加快,這對支撐生產的物流IT系統提出新的要求。智能物流是“工業4.0”的核心部分,在“工業4.0”智能工廠框架內,智能物流是連接供應和客戶的中間環節,也是構建未來智能工廠的基石之一。未來智慧工廠的物流控制系統將負責生產設備和加工對象的銜接工作,在整個制造系統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智能制造與智能物流二者的相互融合成為發展趨勢,智能制造要求物流傳送更快捷化且生產適應小批量定制。物流將融入智能制造工藝的流程中,使智能制造與智能物流的系統相互集成;自動物流機電裝備以及智能物流IT信息系統是構建智能物流的核心元素。通過物聯網的射頻識別、紅外感應、超聲波感應、激光掃描、視頻識別、智能數據采集網關等信息傳感技術,將物流中的“人、貨、車”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帶來智能物流的九大信息化應用:訂單處理傳遞自動化、在途跟蹤自動化、在途異常報警、路況、庫況、車庫聯動、車車聯動、車單聯動、運輸計劃合理化、運輸路徑動態優化。
(二)“互聯網+物流行業”的生態鏈
“互聯網+”帶來物流生態鏈的革新,從制造商、供應商、分銷商、交付環節、零售商、消費者各個環節、上下游及與最終客戶的交互等方向進行信息化改革,促使物流打通信息化各鏈條,推動生態鏈的優化。其中傳統的干線物流、零擔貨運主要發力于車方面的信息化提升,倉儲與園區則集中力量于貨物信息化,線下的上門收件、快遞配送等“最后一公里”方面的信息化。
“互聯網+智慧物流”要求構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的IT體系、建設智能感知倉儲系統以及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調配體系。
◆構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的IT體系:從行業代表菜鳥網絡、順豐、圓通、中通、京東等物流IT系統建設分析,標準化、開放化、共享化、平臺化成為新IT系統的建設重點。
◆建設智能感知倉儲的機電系統:通過二維碼、無線射頻、智能車載終端等物聯網感知技術以及智能化物流機電裝備來提升倉儲中運輸、分揀、包裝等操作的無人化程度。
◆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調度體系:硬件上開發相應的車載或手持的智能終端,提供GPS定位能力、智能調度處理能力等,物流平臺需具有配送的綜合信息處理能力,由此可降低貨車空駛率、提高配送效率、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時效。
互聯網+智能物流,實際上就是發揮互聯網作為平臺開放、交互的優勢,促進各方信息進行有效對接,從而有效服務物流,最大程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共建開放協同的智慧物流生態鏈,物流企業、制造企業、商貿企業以及互聯網企業需有效協同,構建物流信息互聯共享體系,推進車貨匹配最佳優化,實現物流車輛、物流網點、用戶等精準調度對接。
基于“互聯網+智能物流”實現網絡協同、數據同步傳輸、信息流與物流同步等,提升了服務質量。基于客戶需求大數據進行分析,并根據客戶需求完成整個物流配送過程,從訂單到商品達到客戶手中,實現效率和準確率的提升。物流體系設計從傳統大倉庫存儲升級為智能化分揀、包裝、運輸、反饋等整個一系列智能化物流系統,將更加高效。
(三)物流行業已成“創新創業”的主戰場之一
現如今,物流行業已成“創新創業”的主戰場之一。在物流傳統重資產領域,帶有IT基因的創新力量小公司在逐漸滲透進來。目前,通過統計進入A輪以后融資成功的物流創新公司估計全國有1000家,這些創業公司可分為四大類型。
(1)在干線領域需解決整車貨運信息化問題,在干線領域最大的難點是為司機“找貨”,為避免空載問題的發生,一系列“貨運信息網”類創業公司應運而生,如物流QQ、運商行物流、貨運e家、物流邦、云馬物流、物流小秘等。
(2)在支線領域需要眾包快遞、限時速遞等新“運”法,在指定的區域范圍,可選擇多樣送貨方式,讓發貨者實時掌握送貨者的位置信息,并采取限時速遞等模式;除此之外還有無人機送貨等新興模式,可讓貨物被小型飛機“空運”,同時機器人也有望成為快遞員。相關企業有如壹米滴答、快書包、快牛配送等。
(3)在落地環節采用儲物柜、社區店替代收貨的方式,如收貨寶、天天快遞、指尖快遞、人人快遞等企業發布了“最后一公里”相關的解決方案。
(4)在管控環節實現精細化、智能化大數據處理。針對中小電商進行“物流BI”的數據處理,可預知物流信息進而進行貨物調配,提高倉儲利用率。一些大型電商如京東、菜鳥等自行開發基于大數據的物流分析系統,優化物流資源配置,進行貨物的預調度。
未來也許一個小的切入點都可能會形成一個創新的物流業務。這些新興的創業企業有創新的信息化手段和商業模式,在得到資本的支持下,可能會快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