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雖然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基數較為龐大,但高利潤的關鍵核心零部件基本由外資企業壟斷,部分高精尖汽車零部件仍依賴進口,近年來隨著我國對汽車排放要求日趨嚴格和排放標準的不斷升級,在后處理電控這一塊對外資的依賴性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
據前瞻數據庫數據顯示,2016年12月我國汽車零部件進口金額31.67億美元,當月同比增長14.75%;2016年全年累計進口金額299.42億美元,累計同比增長8.96%。
以下為2016年1-12月我國汽車零部件進口金額統計:
汽車零部件,汽車零部件
進口金額:汽車零部件(億美元)
日期當月值當月同比(%)累計值累計同比(%)
2016年12月31.6714.75299.428.96
2016年11月28.7720.61267.698.29
2016年10月25.2417.23238.946.98
2016年09月26.1926.59213.605.84
2016年08月26.9527.55187.413.47
2016年07月24.120.48160.470.30
2016年06月24.611.87136.340.26
2016年05月25.209.51111.74-0.38
2016年04月24.300.5886.55-2.92
2016年03月24.852.2762.24-4.26
2016年02月18.7114.9637.39-8.16
2016年01月18.68-23.5518.68-23.55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體量規模不斷擴大,但國內自主零部件企業遠低于外資企業,且大部分是同質化的惡性競爭、價格競爭以及企業創新投入不足,產品核心競爭力薄弱。此外,除研發投入較少的因素外,受外商技術壁壘封鎖影響,當下一些關鍵性零部件仍是外資企業在主導供應,我國在發動機動力組成、自動變速箱、電子電器、電氣系統的通用產品上,在燃油供給系統、點火系統、能源專用部件等部分關鍵、高精尖、高附加值和高利潤零部件產品領域上,基本都處于空白,均由外資控制供給,幾乎都依賴進口,核心部件依賴進口這一現實困境給整體汽車行業和零部件企業的盈利空間被扭曲擠壓到了最低。